中央廚房
中央廚房的定義和優勢
一、何為中央廚房
所謂中央廚房,是將菜品用冷藏車配送,全部直營店實行統一采購和配送。中央廚房采用巨大的操作間,采購、選菜、切菜、調料等各個環節均有專人負責,半成品和調好的調料一起,用統一的運輸方式,趕在指定時間內運到分店,比傳統的配送要節約30%左右的成本。
因此,在廣義上,我國的中央廚房包括了大量的“小作坊”,整體上看自動化程度很低,基本為手工或者半自動,面積差異也很大,面積最小的在200平方米以下,最大的超過10000平方米,其中不乏數萬平方米的大型中央廚房。
中央廚房所制作的食品種類繁多,這也導致自動化設施主要集中在清洗、攪拌、切剁等粗加工環節,而更關鍵的烹調、分裝環節更依賴人工,這是未來中央廚房必須突破的方向。
二、中央廚房的優勢
1、質優價廉,品質保障,新鮮與安全
中央廚房最大的好處就是通過集中規模采購、集約生產來實現菜品的質優價廉,在需求量增大的情況下,采購量增長相當可觀。為降低食品安全風險,形成集約化、標準化的操作模式,中央廚房對原料采購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。品牌原料不僅能夠保證穩定的供應,良好的物流體系能更好地保證原料的新鮮與安全。集約采購將能帶來中央廚房深化發展的機遇。
中央廚房為保證原料質量的穩定,最佳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或定點品牌供應企業。擁有了自己的專業原料生產基地和廠家,在原輔料達到規范的前提下,產品才有統一的保證,產品質量才可能達到穩定一致。中央廚房從采購到加工都有嚴格的控制標準,甚至對原料的冷凍程度、排骨中骨與肉的比例等都有具體規定。對于一些特殊產品,可以指定廠家進行定制。由于進貨量大,中央廚房可以對原料的規格標準、質量要求、運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規定,保證原料新鮮優質,為生產制作統一優質的菜品提供前期保證。
2、節約人力成本、采購成本及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
集約化采購對餐飲工業化發展推動作用明顯,企業合作互惠互利。它為中央廚房帶來的還有成本的降低,市場競爭力的提高。一方面是原料成本,中央廚房通過大批量進貨減少中間環節,使產品具有價格優勢。集中加工提高了原料綜合利用能力,邊角余料可以通過再加工進行使用,減少浪費,從而降低成本。另一方面是人力資源成本,中央廚房的設置,使經營點縮小后廚面積或取消了自有廚房,不僅可以改善環境,而且還擴大了一線店堂面積,減少勤雜人員。例如,某一連鎖餐飲企業,沒有建立中央廚房之前,每個分店后廚至少要有8人,如開10家分店共需80人。中央廚房的員工約30人,平均到各店,單個連鎖店的后廚只有4-5人,有效節約了人力資源的成本。
3、倉配一體化節省配送成本
在倉儲與配送流程方面,一方面減少餐飲企業制冷設備投資和電力能源消耗,另一方面配送可規劃可調配,保障菜品新鮮的同時也降低了采購配送成本,通常采用中央廚房配送后比傳統配送要節約30%成本。例如500平米的餐廳,以80桌、2.5次翻臺計算,每次每桌消耗肉類是0.5~1kg,每月需要3000~6000kg,然而門店不容易控制利益跑漏問題。如果按照500平方米、坪效1.5萬元、食材占營業額比重30%計算,3%的潛在回扣即是0.9%的利潤。
三、消費特點
1、為消費者提供更具有特色的廚房產品,保證商品的品質、衛生標準的一致性。
2、可通過集中采購、生產、控制價格,提高商品附加值,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。
3、可降低各銷售網點的加工成本,減少庫存,降低損耗。
4、可快速有效地應對各銷售網點訂貨需求,實現多品種、小批量、高效率配送服務,降低物流成本。
5、降低人事費用、降低物業成本。
6、提高服務水平,提高工作效率。
四、中央廚房分類按1、品類分:
1、按品類:
01 生制半成品:經挑選、清洗、分割、切配等初加工及不經熱加工處理的非即食半成品。如半成品凈菜、發酵面團、半成品肉餡、調理肉制品及水產品、蛋制品等。
02 熱加工半成品:原料經初步熱加工處理后,仍須進一步加工制作的階段性成品。例如經熱加工的調理肉制品、速凍米面制品等。
03 成品:在餐飲門店無須經過清洗消毒或煮熟處理,直接或簡單加熱后即可食用的食品。如熟食、糕點、面包、冰激凌、豆漿、甜品、調味醬汁、即食果蔬等。
2、按業態:
團膳業中央廚房;快餐連鎖業中央廚房;火鍋連鎖業中央廚房。
又可分為:企業員工餐、學生營養餐、高校、鐵路、航空、部隊、醫院及社區供餐等。
按配送模式:
全熱鏈配送式、全冷鏈配送式、冷熱鏈混合配送式。
五、中央廚房的適應性
A、一般適合中央廚房加工的產品:
1、批量生產的產品
2、店鋪每天使用量大,保存期長的產品
3、加工過程復雜,烹飪時間較長的產品
4、容易受個人技術而影響品質的產品
5、利用專門機器加工,能夠提高商品品質的產品
B、一般不適合中央廚房加工的產品:
1、在生產廠家大量生產的產品
2、鮮度容易劣化的產品
3、加工時間短的產品